导语:在祷告要通上篇中,我们说到因为我们里面没有如火一样的迫切,又常常过多地为肉体的事去思虑,所以我们的祷告无法联通到神。神为什么会应允耶稣的祷告,拯救他脱离死亡,成就救恩呢?耶稣祷告时的心态又是怎样的呢?值得我们效法的地方在哪里呢?
祷告要通
01
不辜负别人的心意是做人原则
为什么我们不担心属灵的事,因为老板从来都是黑着脸,而教会每个牧师都很和善,见面时总是跟你微笑。你来教会迟到,教会的人也不会批评你;教会的工作,你做得马马虎虎,仍会被接受,不会像你的老板一样叫你重做,教会仍然会鼓励你,下次努力一点!
教会的牧师、传道人是这样,神更加满有恩慈。主耶稣多么温柔、慈爱,又怜悯我们,你当然没有理由惧怕主耶稣。主耶稣教我们宽恕人七十个七次 (太18:22) ,他自己一定会以身作则,最少也宽恕我四百九十次。圣经说要宽恕,大家相亲相爱、彼此接纳。
如果你是这样的思想心态,你就错得很离谱。因为你的害怕只是奴隶式的害怕,就是欺善怕恶 ——遇到恶人,你就怕他;遇上很容易欺负的人,你便会目中无人。

世界上很多人都是这样,如果你有一个仁慈的老板,你会上班经常迟到,还没到中午就打电话到餐厅订座位吃饭。你不把他放在眼里,视一切为理所当然。如果你是这样的人,你就是一个小人,做人没有原则,行事不尊重其他人,也不尊重你自己。
正确的做法是,你敬我一尺,我敬你一丈,你对我越好,我便越不能辜负你。而不是你对我好,我当你是草。做人不应该这样,不是他恶,我便怕他,这是你自己失去了做人的原则。
就好像一个态度很差的老师,常常罚学生留堂,你便很怕受罚。你这样的心态,就是一个小学生的心态。但你不是小学生,你是成年人。
成年人的想法应当是:老师如果对你很关心、很看重、很照顾,尽全力去帮你,你才会很紧张,害怕自己不能达到他对你的期望,唯恐辜负他花在你身上的这么多心血,这才是做人的原则,而不是他恶不恶。
02
神满有恩典,但不会纵容人犯罪
神是有恩典、有怜悯的神,但不代表我们可以随便占他便宜。神同样也是圣洁公义,充满智慧的神。圣经说,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,你要牢记这句话!他有恩典、慈爱,是要让你去悔改,不是犯了罪当作无事,不是纵容你犯罪,在神眼中犯罪是非常严重的事情。
神不轻易发怒 ,但没有说神不发怒。“不轻易”是给你机会,但如果你不珍惜他给你的机会,不知道去敬畏他,最后你就要面对他的忿怒,也是圣经说的“震怒” 。
我们对神有没有这份畏惧,如果没有,你也很难有这份迫切。
03
神因基督的敬畏而拯救他
希伯来书5章7节:基督在肉体的时候,既大声哀哭,流泪祷告,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,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。
这是一节不简单的经文,希伯来书是一卷颇深奥的书。
“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”,神应允了基督的祷告,应允了什么?这当然很清楚。“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”,求的是什么?就是求免他死亡,就是如果神不应允他的话,他便不能够脱离死亡。
免死是什么意思?“免死”是从死亡里面出来的意思,免死的意思不是避免死亡,不是避开的意思 (这翻译不太准确) ,而是他死亡之后能够复活。在他死亡之后,神救他能够脱离出来,复活过来。
因为基督需要复活,然后才能够完成这救恩,才能够为万人成就这救恩。

神为什么救他,这里告诉我们,神救他的原因是“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”,而这份虔诚就表现在他“大声哀哭,流泪祷告”。
所以,你首先要掌握这句经文的几个重点,彼此之间的关系。“虔诚”在这里翻译的力度不够,在很多英文圣经版本里 ,也翻译成“对神惧怕的心”,或者是“虔诚的惧怕”,所以中文翻译为“虔诚”也行,不过缺少了“惧怕”的含义。
这个字有“惧怕”的意思,一些原文 (希腊文) 字典里也有列出这个字的意思,有虔敬或者惧怕的意思;所以在一些经文中,这个字跟另一个字“敬畏”有平行的用法。
这个字在新约中出现了七次,包括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;在旧约 (七十士译本) 中出现了25次。例如:出埃及记3章6节说到摩西怕看到神,他怎样做的呢?他用一块布或衣袖包着头、包着脸,不敢望神,这也是正常的。因为如果你有机会见到神,相信你会比摩西更害怕。
04
神按着他的旨意叫基督复活
神因为基督对神敬畏惧怕的心,最后应允了他,拯救他脱离死亡,以至救恩可以完成,这便是这节经文所讲的。
这里可以用两个角度帮助大家去理解。
首先从神的角度:我们会认为基督一生按着神的旨意来生活,活出完美的一生,这样当然可以不受死亡的拘禁,可以复活过来;是他一生完全无罪令他复活,不受死亡的拘禁。
如果我们这么想,明显有很大的漏洞与偏差,如果纯粹是耶稣自己的功劳,是他自己的力量成就的救恩,神的部分在哪里?
圣经多次重复,不计其数地说是父神叫耶稣从死里复活,不是基督使自己复活 (徒3:15, 4:10, 13:34等) ,你如何理解这句话?
神按着他的旨意,决定将基督复活过来,这是神的决定。当然神的决定是基于他接受了基督对他惧怕的心,所以他做这个决定。是神真的用他的大能,在他的旨意里将基督复活过来,是神全权决定这件事,不是没有选择的。这是从神的角度来理解。
05
基督看自己为完全软弱
其次从基督的角度来理解:圣经同样记载,基督曾多次预言三日之后他要从死里复活,他已经满有把握地作出这个预言,且跟门徒和众人分享这件事。
他对这件事满有把握是基于什么?是基于他觉得自己表现很好吗?是否他觉得自己已经活出了无罪的一生,所以十拿九稳地“等待上台领奖”?
约翰福音5章19节,耶稣对他们说: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,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,惟有看见父所做的,子才能做;父所做的事,子也照样做。
很简单一句说出: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。他怎样看自己?是完全地软弱,比你看自己还要软弱,我们通常都未必这样看自己。如果你能够看到自己的软弱,你属灵上的程度就很高了。

在约翰福音5章30节,他再重复一次,我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,一切都是靠神的能力才做得到。所以,他预言三日之后复活,不是他对自己的表现很有信心,这不是基督的想法,他是相信神的应许是实在的。
他对自己只有一个想法,一切都是神在他身上做的,不是他自己做的,可以说这是他一生的座右铭。所以“从死里复活”是他向神呼求来做这件事,不是他有把握能做到;直到最后一刻,他仍然呼求神的拯救。这就是基督一生生命运作的方式。
06
离了神什么也做不到
约翰福音15章5节浓缩了这个观念:我是葡萄树,你们是枝子。常在我里面的,我也常在他里面,这人就多结果子;因为离了我,你们就不能做什么。这是基督跟我们说的话,应用在他自己身上也是一样的;我们效法基督,在这事上也效法基督。
基督看神是葡萄树,他是那树干,离开了神,他什么都做不到,这是他的秘诀,他也将这秘诀传授给我们。
他自己的生活原则就是离开了父,自己就不能做什么,这就是他对神敬畏、畏惧的心,是时时刻刻都要靠神而活,靠神来行事为人,离开了神一切便完结。
因为他这样的态度,神应允了他在世上最重要的祷告,叫他从死里复活,成就了全人类的救恩。
你和我对神有这样敬畏、惧怕的心吗?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心态,离开了神,我什么也做不到,如果基督凭着自己什么都做不到,相信你和我连想也不用想。
当然我们不明白“什么也做不到”是什么意思,离开了神,我照常可以上班,非基督徒也是这样上班,有什么做不了的,离开了神,我们继续结婚生子,继续照顾父母,什么都能做得到。
07
没有神,做属灵、属世的事都是枉然
你要明白什么是“什么也做不到”。约翰福音15章这段经文是谈论结果子,如果你离开了神,你做任何事也结不了果子,做任何事情也不会有功效。无论属灵、属世的事情,全部都没有功效,没有果子,最后是徒劳无功,什么也没有。
如果不是神建造房屋,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;若不是神看守城池,看守的人就白费气力 (诗127:1) 。
你很努力地做事,但是做不出结果来,这样会更难过,你宁愿不做还好,做了那么多,结果什么也得不到!
哈该书有一节很特别、很有趣的经文,希望大家可以有一个深刻的印象。
哈该书1章6节:你们撒的种多,收的却少;你们吃,却不得饱;喝,却不得足;穿衣服,却不得暖;得工钱的,将工钱装在破漏的囊中。
哈该书1章9节说,你们盼望多得,最好是加薪,但是加了之后最后怎样?“……所得的却少”,追不上通货膨胀。你们收到家中,我就吹去,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各人只顾自己的事,不寻求神。

不是我们没有工作可做,我们有工作可做,但是没有结果。我们以为解决了一个问题便可以了,但又有另一个问题出现;解决了第二个问题,第三个问题又出现了。
就好像一个人,起初找不到工作,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,谁知道儿子又不听话,惹麻烦;养大了儿子,儿子娶了妻子,谁知道时常令人烦恼得要死,一輩子都没有好日子过。当然我的重点不是放在肉身方面,而是关心属灵的方面,你更加需要明白这方面。
08
跟神连结是唯一的出路
在属灵方面,我们是一年一年真的有进步,还是像以色列民那样仍然在旷野里兜兜转转,有些人已经兜了很多年,今年会不会重蹈覆辙又多兜一年?这一年我们能不能够走出旷野?能不能够从坟墓里面走出来?
我不知道你有多关心这件事情,你有多少把握真的能够从坟墓里面出来。对于这件事,究竟我们应该有把握还是应该没有把握?答案是两者皆是。
正如主耶稣也是两者均有,对神的能力,对神的信实,是有把握。神是绝对有这份能力可以做得到,可以帮助我们。但对我们自己,我们要认识自己的软弱,靠我自己的立志、决心是不行的,注定失败,毫无机会。
世人都是这样,在年初立志,但是最后有多少人完全成功,属灵上的事情,你更加不用想。
唯一的出路在哪里?就是我们刚才看的葡萄树和枝子的经文。你唯一的出路就是你能够好像葡萄树和树枝那样,连结在葡萄树里,跟神连在一起,住在神里面,他也住在你里面,这是唯一的出路。
09
本着恐惧战兢的心态来祷告
腓立比书2章12节:这样看来,我亲爱的弟兄,你们既是常顺服的,不但我在你们那里,就是我如今不在你们那里,更是顺服的,就当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。
主要在最后一句:当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。
保罗写信给腓立比人,他们已经是很顺服的一群人,但保罗在这里仍然劝勉他们一件事,要学习恐惧战兢完成你得救的工夫。
住在主里面,不是一件容易达到的事情。要常常保持连结是怎样的心态呢?要用一个恐惧战兢的心态,害怕着,时时刻刻害怕会“断线”,失去连结。而我们跟主在一起更加容易断线,我们的思想不知走到哪里去,所以要小心翼翼保持这份连结。要有一个恐惧战兢、敬畏神惧怕神的心态。

主耶稣能够保持跟神的接触,就是因为他敬畏惧怕神的心态。圣经说,他虽然是儿子,他也没有将一切当作理所当然,是他应得的。他还要大声哀哭祷告求神来帮他、救他 (来5:7) 。
你和我需要大声哀哭祷告求神救我们吗?主耶稣都需要,你觉得我们不需要吗?因为他很清楚一离开神,神不救他的话,是毫无机会的,所以我们也需要有这样的心态,在祷告里有一份战兢恐惧的态度。
当我们有这样迫切恐惧的时候,我们的祷告就有这一份警醒认真,我们就能够与神接通。
祷告里需要有这份迫切的态度,而这迫切的态度是源于对属灵的事有一份战兢恐惧的心态,是很担心、很害怕不能完成。希望我们能将这些属灵原则应用在我们的祷告生活中,因为你要知道,这一年究竟你属灵的目标能否达成,就是在于你有没有存着一颗恐惧战兢的心来追求、寻求神,直至你跟他之间是接通为止。
结束语:祷告是基督徒每天跟神交流的一种方式。一个有果效的祷告对我们的属灵生命是有很大的造就的。但是我们所做的祷告常常都是形式化的,没有功效,因为我们常常是为了自己肉体的需要去祷告,在属灵方面的祷告不迫切不强烈,所以无法联通到神。基督是我们效法的榜样,他在神的面前始终是恐惧战兢,为属灵的事大声的呼求,因为他知道离了神,他什么都做不到,这也是他告诉我们祷告与神接通的秘诀。
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