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太福音8章5-13节

 

 

耶稣进了迦百农,有一个百夫长进前来,求他说:“主啊,我的仆人害瘫痪病,躺在家里甚是痛苦。”耶稣说:“我去医治他。”百夫长回答说:“主啊,你到我舍下,我不敢当;只要你说一句话,我的仆人就必好了。因为我在人的权下,也有兵在我以下,对这个说:‘去’,他就去;对那个说,‘来’,他就来;对我的仆人说,‘你作这事’,他就去作。”耶稣听见就希奇,对跟从的人说:“我实在告诉你们:这么大的信心,就是在以色列中,我也没有遇见过。我又告诉你们:从东从西,将有许多人来,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一同坐席;惟有本国的子民,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,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。”耶稣对百夫长说:“你回去吧!照你的信心,给你成全了。”那时,他的仆人就好了(太8:5-13)

 

平行经文是路加福音7章1-10节:

耶稣对百姓讲完了这一切的话,就进了迦百农。有一个百夫长所宝贵的仆人,害病快要死了。百夫长风闻耶稣的事,就托犹太人的几个长老,去求耶稣来救他的仆人。他们到了耶稣那里,就切切地求他说:“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,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,给我们建造会堂。”耶稣就和他们同去。离那家不远,百夫长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,对他说:“主啊,不要劳动,因你到我舍下,我不敢当!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。只要你说一句话,我的仆人就必好了。因为我在人的权下,也有兵在我以下。对这个说:‘去!’他就去;对那个说:‘来!’他就来;对我的仆人说:‘你作这事!’他就去作。”耶稣听见这话,就希奇他,转身对跟随的众人说:“我告诉你们:这么大的信心,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。”那托来的人回到百夫长家里,看见仆人已经好了。

 

我们一直在系统查考主耶稣的教导,因为当今教会对主的教导缺乏认识,而他的话就是灵和生命。严格来说,这段经文不能算是主耶稣的教训,它只是记载了一件事,但当中包含了主耶稣的一样重要教导,帮助我们明白什么是信心,明白主耶稣其人。难怪学者们将这段经文归纳在了新约Q卷中。Q是德文quelle一词的首个字母,quelle意思是“来源”。马太福音、路加福音都做了记载的主耶稣的教导,Q卷将之收录在了一起。

 

 

百夫长是新约惟一一位信心受到称赞的男人

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湖北部,就坐落在湖边上。这段经文说到了迦百农有一位罗马军官,军衔为百夫长,即统管一百名士兵。百夫长是罗马军队的骨干,所以举足轻重。新约提到了大概五、六位百夫长,居然每一位都是义人。可见罗马军队之所以训练有素,靠的是出色的军官。罗马军队非常看重对百夫长的遴选,选中的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。

 

我越琢磨这位百夫长,就越觉得他真了不起,从他身上可以学到很多基督徒应当有的素质。为什么这位百夫长如此重要呢?因为他是新约中惟一一位信心受到称赞的男子(不是女子)。主耶稣说:“这么大的信心,就是在以色列中,我也没有遇见过。”

 

需要问的一个问题是:到底他的信心有什么特别之处,竟博得了主耶稣的称道呢?是不是他相信耶稣能够医治他的仆人呢?但很多人也得了医治,似乎也有这种信心。圣经记载说,很多人将病人带到主耶稣面前,相信耶稣能够医治。所以这种信心有什么特别的呢?留意百夫长说:“只要你说一句话,我的仆人就必好了。”这当然是信心的体现,可难道只有他才相信耶稣说一句话就可以医病吗?这种信心固然重要,但显然他并不是惟一具有这种信心的人。

 

主耶稣说,“这么大的信心,就是在以色列中,我也没有遇见过。”为什么要说“就是在以色列中也没有遇见过”呢?以色列人自幼就学习神的话,代代相传,除了他们,你还能在哪儿找到信心呢?外邦人根本不晓得神的话,怎能有信心呢?可主耶稣却在这个外邦人身上见到了连以色列人都没有的信心。所以我们必须弄明白这位百夫长的信心,然后省察一下自己有没有,能否受到主耶稣的称许。到底百夫长的信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?接下来我们要看三个方面:信心的对象,信心的本质,信心的功效。

 

 

待奴隶如同亲人,爱不可爱的犹太人

百夫长有些与众不同之处,首先,他是罗马军官,是外邦人,可为什么如此关心奴隶呢?奴隶算不得什么,只要你有钱,就可以买奴隶,犹如今天买车一样。当然要是有一辆好车,你也会在意,特别是已经用了几年,得心应手,你也会倍加爱惜,但不至于像百夫长那样忧心如焚。根据罗马法律,奴隶是主人的私有财产,可以任意对待,好就留下来,不好就甩手丢掉。主人很少待奴隶为人,无非是一件财物,好像车一样。而有的主人甚至将奴隶殴打致死!奴隶制就是这么惨无人道,人受到非人对待,只是财物而已。

 

但这位百夫长与众不同,他待奴隶并非如同财物,而是如同心爱的人。奴隶比车便宜多了,死了一个,还可以再买回来一个,身边永远不乏奴隶。但百夫长非常在意自己的奴隶,他的素质可见一斑。你读到这里肯定也会大惑不解:为什么这位百夫长如此关心奴隶呢?这种不解就反衬出了我们不如百夫长,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。

 

其次,百夫长爱犹太人。这也非同一般,因为你在历史上很难找得到一个爱犹太人的罗马人。犹太人总是给罗马人添乱,最终在公元七十年的暴动中让罗马人伤亡惨重。罗马举国都对犹太人恨恶透顶,但毕竟还得容忍他们,所以只好尽量使用怀柔政策。至于爱犹太人,就根本谈不上了。坦白说,犹太人的确不大可爱。我在以色列留学过一段时间,亲身在犹太国家认识了犹太人。我经常不禁思忖:“天哪!这群人真不可爱!”他们的心结特别多,要么自卑、要么自大,要么兼而有之,是非常难爱的一群人。

 

犹太人天性爱争论,动不动就吵了起来。你跟犹太人住上几个月,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。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个犹太朋友,他是个医生。正巧他的朋友也来了,大概是个工程师。结果进门不到两分钟,两个人便争论了起来。而且争论了将近一个小时,面红耳赤。可我知道他们是好朋友,并非敌人。犹太人就是这么爱争论,也许他们思想活跃吧。我在以色列的日子真是大开眼界,至今记忆犹新。

 

可这位罗马军官爱犹太人。你认识一下犹太人,读一读犹太人的历史,就知道爱他们有多难了。耶路撒冷受围困期间,犹太人不仅跟罗马人作战,还自相残杀。他们很善于同室操戈、兄弟阋墙,难怪保罗说,“我们从前是可恨的,又是彼此相恨”(参看多3:3)。以前我总是不明白,非基督徒也不一定“彼此相恨”嘛!可认识了犹太人,你就明白保罗的意思了。

 

 

没有宗教褊狭

这位罗马军官是如何爱犹太人的呢?他并不是无可奈何地容忍他们,而是为他们建会堂,价钱不菲。这一点也很特别,因为外邦人恨恶犹太人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宗教,犹太人总是自以为比别人敬虔、属灵。相比之下,爱没有信仰的犹太人倒容易多了,这也是我在以色列的体会,这种犹太人心胸比较开阔,没有宗教上的褊狭。

 

同样,今天的很多基督徒也刁酸促狭、骄傲自私,往往彰显不出神的大爱,实在不可爱。他们只接触自己的小圈子,排斥外人,这恰恰是犹太教的问题。要知道,如果你的宗教令到你刻薄骄傲、自私褊狭,那么你不是神想要的那种基督徒。很多基督徒心胸狭小,所以常常壁垒森严。他们没有安全感,害怕跟非基督徒打交道,惟恐对方太强大,动摇了自己微弱的信心。要是你的信心这么软弱,在非基督徒当中没有安全感,那么你的信心一定有问题。

 

很多基督徒去到非基督徒的地盘就觉得极不安全,信心立刻受到了威胁,仿佛在说:“我不能待在这儿,否则就要失去信心了!”比如单位、学校开联欢会,众人在喝酒跳舞,他便觉得极不安全:“看着这些人跳舞,我的信心都快没了。”要是有人说——“来一杯香槟吧”,他立刻如临大敌、心惊胆战,想要逃之夭夭了。我经常留意到基督徒跟非基督徒在一起时往往手足无措,信心几近崩溃。这恰恰是犹太人的心态,正因为这种不安全感,所以他们才骄傲自大。一方面盛气凌人,一方面又缺乏安全感,这真是个奇怪的组合。骄傲只是个堡垒,来捍卫那一点点的信心,动不动就说——“我是选民,高枕无忧。”

 

惟有将信心扎根在主里面,才不致害怕跟非基督徒接触。他们可以跳舞,大声放音乐,你的信心安然无恙,这才是真信心。你跟罪人在一起有安全感吗?世界到处都是罪人,你有安全感吗?如果没有,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百夫长这种实实在在的信心。靠神的恩典,我根本不怕参加酒会、舞会,我在当中为神发光,到底是谁不安呢?他们爱怎么跳舞就怎么跳,谁都吓不着我,也威胁不到我的信心。当然,我没有认识主以前也跟他们一样。

 

你可能会说:“你不信主时就经常参加舞会,当然已经习惯跟这种人打交道了。可我不同,我是在基督徒家庭长大的。”你在基督徒家庭长大,所以信心才这么软弱,不敢跟罪人接触吗?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,因为我看得见基督徒跟非基督徒接触时特别没有安全感,严防密守、如临大敌。如果你有百夫长的信心,就不会如此没有安全感了。

 

很多基督徒为了能够在非基督徒圈子里生存下来,干脆改头换面。他们把基督教小心翼翼地放入口袋,回到教会才掏出来,在教会就一副中规中矩的基督徒脸孔,一到非基督徒当中立刻就成了非基督徒,简直像个变色龙。与非基督徒在一起时,比如上班,他们就不再是基督徒了,至少表面上看不出来是基督徒。这样就可以跟非基督徒们打成一片,仿佛在说:“我们都是非基督徒啊!”

 

主耶稣却截然不同,他去到罪人当中,不会望而却步。他的信心能够影响到罪人,让他们得救!这种信心就像尼亚加拉大瀑布一般,所到之处,征服一切。可你的信心呢?每每接触非基督徒,你会如何交谈呢?会不会突然说——“你是基督徒吗?我星期天去教会,虽然信教,但保持中庸,绝不狂热”,然后就赶紧改变话题,谈起了时事?难怪非基督徒常常觉得不可思议:“基督徒都到哪儿去了?怎么看不见呢?是不是都躲进教会里去了?”

 

希望你靠神的恩典能够有百夫长这种信心,不至于层层设防,而是一往直前去影响别人,结果主耶稣也不禁惊叹:“这么大的信心,就是在以色列中,我也没有遇见过。”

 

 

百夫长信心的对象:神所按立的基督

你的信心之所以这么脆弱,是因为还没有看见基督的荣耀,而百夫长看见了。当时相信耶稣的犹太人并不多,可这个外邦人,这位百夫长却不怕在犹太人面前承认自己相信耶稣。他请犹太朋友帮个忙,可能这些人大多都不信耶稣,他说:“可否劳驾你们代我去见耶稣,告诉他我的仆人病了?我相信他能医治。”我猜想,这些代百夫长去见耶稣的犹太人可能恰恰因为这件事,很多都成了基督徒!

 

为什么百夫长不亲自去见耶稣呢?路加福音记载说,百夫长觉得自己不配去见耶稣,也不配劳驾耶稣到他舍下。“不配”是什么意思呢?他是一位高官,怎么不配召犹太人到他家里去呢?犹太人都归服了罗马帝国,而他是罗马人!到底百夫长从耶稣身上看见了什么,以至于说——“主啊,不要劳动,因你到我舍下,我不敢当!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”?百夫长自己解释了:“因为我在人的权下,也有兵在我以下。对这个说:‘去!’他就去;对那个说:‘来!’他就来;对我的仆人说:‘你作这事!’他就去作。”

 

百夫长已经习惯了发号施令、令出必行。军官就是这样,发号施令几乎成了天性。我在伦敦时认识了一位国民党退役将军,他做将军太久了,当时手下虽然没有了千军万马、帅旗令箭,可言谈举止还像个将军!他坐在小汽车里俨如坐在军用吉普车里,坐姿笔直、神情肃穆,仿佛身边人还是他的部下。奇怪的是,这位习惯了在战场上发号施令的百夫长却能够对耶稣说——“主啊,不要劳动,因你到我舍下,我不敢当!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。”他看见了什么呢?他看见了耶稣的权柄!他看见耶稣也像他一样,能够发号施令,而且是军令如山,令出必行。

 

这一点实在耐人寻味,百夫长是在说:“我一传令下去,士兵们就得服从。所以你只要向疾病、死亡下达一个命令就行了。我知道一切都听从你的命令,你只要说一句话就行了。”这人是从哪儿得来这种信心的呢?他的仆人正奄奄一息,他就对耶稣说:“我相信你能够命令死亡退下去,命令我病危的仆人站起来。”耶稣在以色列当中都找不到这种信心,同样,耶稣在教会中找得到这种信心吗?你有这种信心吗?你相信耶稣说一句话,一切就都能成就吗?百夫长的仆人快要死了,可他相信耶稣只要一呵叱死亡,他的仆人就会活过来,你有这种信心吗?

 

 

别把耶稣变成偶像

在马太福音28章18节,主耶稣说:“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。”神已经将天上、地下的权柄都交给了耶稣,他不但有天上的权柄,还有地下的权柄。神已经立耶稣为主,你看见了吗?如果你相信他,就是相信神。

 

百夫长信心的对象是耶稣,但并非任何一个耶稣!即是说,百夫长对耶稣的认识跟很多人对耶稣的认识大相径庭。很多人对耶稣都有自己的理解,二十世纪初,身为非洲传教士兼医生的艾伯特·施韦策(Albert Schweitzer)就以这个话题写了一本书。他说,每个人对耶稣都有自己的看法,也著书立说,甚至按自己的想象画出耶稣的肖像。人们相信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耶稣,比如温柔的耶稣,很适合小孩子相信,成年人就无所谓了。但百夫长信心的对象并非这种虚构出来的耶稣,而是圣经所启示的耶稣。百夫长真的看见了耶稣是谁,你看见了吗?你信心的对象是什么呢?你相信的耶稣是那位能够拯救你的耶稣吗?抑或是你塑造出来的、迎合自己口味的耶稣?这种信心无异于拜偶像。

 

约翰一书最后一句话是:“小子们哪,你们要自守,远避偶像”(约一5:21)。约翰这番话是对基督徒说的!你可能会说:“基督徒不拜偶像,为什么要对基督徒说这番话呢?”因为我们可以在心里塑造偶像,就好像青少年喜欢电影明星一样,为他神魂颠倒。但问题是,偶像是不真实的,他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。我说过,要是你有机会跟那位电影明星住上一、两天,对他的印象可能就完全改变了,你会说:“原来我想象的跟现实判若云泥。”人类的问题是容易高看人,所以才会崇拜人。但奇怪的是,我们又总是低看信心的对象——耶稣,结果缺乏信心,经历不到神借着他所彰显的大能。

 

未完待续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