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张成

 

导 读

前面的讲道告诉我们基督徒就是耶稣的门徒。基督徒的称号一开始的时候是羞辱的标志,是门徒受逼迫的记号。

 

预备门徒:人子必须受很多苦

那么基督的门徒是些什么样的人呢?怎样才能够成为基督的门徒呢?我们是新约所说的基督的门徒吗?

 

我们看马可福音8章27-30节:

马可福音8:27-30

27耶稣和门徒出去,往凯撒利亚腓立比的村庄去。在路上问门徒说:“人说我是谁?” 28他们说:“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;有人说是以利亚,又有人说是先知里的一位。” 29又问他们说:“你们说我是谁?”彼得回答说:“你是基督。” 耶稣就禁戒他们,不要告诉人。

这里说到耶稣提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,他突然间问门徒:人说我是谁?耶稣的门徒就回答说,外面是众说纷纭,但都是好的、都是伟大的身份。比如施洗约翰复活了,或者是复活的以利亚,重新回来的以利亚。总之他是某一位大先知,虽然众说纷纭,但都是好的身份。门徒说耶稣是谁呢?门徒说,他是基督。从这些不同的伟大身份,你就知道,耶稣当时的名声如日中天,非常受群众的拥戴。耶稣为什么在这一刻问这个问题呢? 

 

我们看马可福音8章31节:

马可福音8:31

31从此,他教训他们说:“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,被长老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,并且被杀,过三天复活。”

问了这个令门徒兴奋的问题后,耶稣却说了一个很扫兴的话,泼门徒一头冷水。留意31节的“从此”,意思是说,从那时开始。马可想要告诉我们,从那时开始,耶稣的传道工作就进入了最后的阶段。所以,主耶稣必须预备他的门徒。他怎样预备他的门徒呢?主耶稣就开始谈论将要临到他的事。他在预备他的门徒,他告诉他的门徒,他将要受苦,被弃绝被杀。

 

门徒的反应:偏离了十字架的道路

耶稣所预告的结果跟门徒想象的完全不一样。门徒在期盼着什么呢?加冕做王得荣耀,受到众人的拥戴。此时,门徒已经开始得意忘形,难得找到这么好的老师,比捕鱼好多了。而且,当时也没有什么强烈的迫害,跟从耶稣,只能说利大于弊。捕鱼能赚点钱,但这里能得到那么多的人的拥戴和支持,多么荣耀的事啊!所以你会留意到,在耶稣传道的最后阶段,门徒们在干什么呢?他们在争谁为大。门徒想的和耶稣的教导是完全相反的,所以耶稣必须预备门徒,因为他们已经偏离了十字架的道路。这个受众人拥戴的好日子即将过去,主耶稣必须预备门徒面对将要临到他的事。所以之后你就留意到,特别在马太福音,主耶稣就多次谈论到他遇害的事。但门徒听明白了吗?我觉得很多时候,未必是我们听不明白,而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听,是不愿意听导致怎么听都听不明白。有没有留意到:有些东西你不想听,你怎么听都好像听不明白。追根究底,不是因为你不明白,而是你不愿意听。

我们看看门徒怎么反应。我们看马可福音第8章32-33节:

马可福音8:32-33  

32耶稣明明地说这话,彼得就拉着他劝他。33耶稣转过来看着门徒,就责备彼得说:“撒但,退我后边去吧!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,只体贴人的意思。”

留意到了吗?“明明地说这话”,也就是说,这些话是不含糊的,句子一点都不难明白。所以你不可能说我听不明白。在这里强调“耶稣明明地说这话”,彼得听了后有什么反应呢?

 

耶稣这番话激怒了彼得。因为这里“劝”这个字,按照希腊原文是“责备”,也就是说,这句话惹怒了彼得,彼得有点着急了。但是因为主耶稣是老师,所以彼得不可能公然地责备老师,只能把耶稣拉到一旁责备。主耶稣这番话令彼得感到非常不舒服。我相信任何一个属肉体的人都会很不安,因为门徒跟从耶稣是为了得荣耀。他们可能不是为了钱,但他们是为了荣耀而跟从耶稣。所以门徒不喜欢听不吉利的话。我想我们也不喜欢,你喜欢吗?假设说,突然间有一天你听到消息说,你们某某老师快不行了,快离开了,快死了。你会有什么反应?当然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话,我们马上会说:哎呀,老师不行,还有很多事情,还需要你,你不能死,你要留下来帮我们。你会这样说吗?还是你会说:感谢神,老师终于可以息了劳苦了,我现在要站起来了。如果是这样,非常好,非常好!也就是说,你是真的明白什么叫做门徒了。门徒就是接班人。

 

我们都不想听这种不吉利的话,对吧?所以,不要怪彼得,我们能理解,属肉体的人都很反感这种不吉利的话。我们想听到的都是神祝福我们、神医治我们、神帮助我们。逼迫、受害、被毁谤、死,这都不是我们愿意听的。门徒跟我们是一样的。

 

主耶稣的回应:斥责体贴肉体

如果你是耶稣,你会怎么回应彼得呢?我猜属肉体的人会想:“哎呀,门徒中最爱我的就是这一位,是我最值得栽培的。他太听话了,太爱我、太关注我了。”你会不会这么想呢?你会不会跟彼得说:“哎,彼得,这样想是不对的,还是要考虑神的旨意,你为老师祷告吧。”你会这样回应吗?我们都是属肉体,我们不喜欢听不吉利的话,我们喜欢人体贴我们。十字架离我们很远,十字架的道理会令我们很不舒服。因为,十字架的道理跟我们人的价值观是相违背的。

 

耶稣是怎么回应彼得的呢?“耶稣转过来看着门徒”。彼得是私底下责备耶稣,耶稣是公开讲。“转过来看着门徒”,也就是说门徒肯定看得到。然后干什么呢?耶稣“就责备彼得”。“责备”这个字就是前面彼得劝耶稣的“劝”这个字,两个字是一样的原文。耶稣怎么责备彼得呢?说彼得是撒但。你咽得下这样的责备吗?如果你的老师这样责备你,你咽得下吗?我猜,很多人就开始想,我要离开了。我们都很属肉体,我们都不喜欢听我们不想听的话。这里说彼得不体贴神的意思,只体贴人的意思。人的爱,属肉体的爱往往会使人偏离神的意思。耶稣敏感到这一点,所以他非常果断地在众门徒面前责备了彼得,他没有姑息彼得的面子。 

 

你想你的老师这样待你吗?你不想,对吧?我们都希望老师称赞我们,我们都希望老师接纳我们,我们都希望老师看得起我们。老师一责备你,我担心很多人就马上会成为出卖耶稣的那个犹大。这个是我们要好好去思想的。主耶稣责备彼得“不体贴神的意思,只体贴人的意思”,为什么不说彼得是体贴撒但的意思呢?很明显撒但的意思非常迎合我们人的意思,所以我们人的意思跟撒但的意思是很一致的。总而言之,就是鼓励你爱惜自己,这就是人的意思,这也是撒但的意思,我们跟他的想法一拍即合。

 

体贴肉体=迎合撒旦

有一次我要买圣餐杯子,在网上搜了一下。我突然看到有些杯子上刻了这样几个字:“苦杯他饮,福杯我享”。喜欢吗?网上还不少。我希望这只是不懂圣经,不信主的商人的作为,为要做基督徒的生意。我希望这不是出自基督徒,要不然真的很可悲。我们很容易体贴人的意思,而撒但能够很轻易地利用这种体贴人的意思的心理来为他工作。想一想,如果每一次用这个杯子,你都看到这几个字,这在传达什么信息呢?这不是在传达十字架的信息,这不是在传达十字架的道理。这是人的意思。留意到吗?苦杯他独自尝,福杯我独自享,这非常迎合人的意思。

 

所以我想鼓励大家仔细看这段经文,因为这非常重要。耶稣责备彼得是撒但,这是在提醒我们,我们若体贴人的意思,体贴肉体,我们都可以成为撒但的工具,去绊倒别人。因为我们体贴肉体,我们就在传达撒但的意思,去影响别人偏离神的旨意。我们每天必须让神的灵管住我们的心思意念,包括你给别人的意见。

我说过,我常常劝弟兄姐妹不要太快发表意见,不要太快去评论别人,不要太快给别人建议。你要心里好好先祷告,这是人的意思还是神的意思?免得你成了撒但的工具。我们要鼓励彼此背起十字架跟从耶稣。但愿我们不要成了撒但的工具,彼此影响偏离了十字架的道路。我再次强调,彼得的话其实是反映了当时门徒的想法,也反映了我们的想法,因为我们都讨厌十字架的道理。

 

背十字架:跟从耶稣要舍己

十字架代表什么呢?我们继续往下看马可福音8章34节:

马可福音8:34

34于是,叫众人和门徒来,对他们说:“若有人要跟从我,就当舍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,来跟从我。”

留意看这些细节,“于是叫众人和门徒来”,这些话是对谁说的呢?很明显是对所有人说的。门徒是那些已经选择要跟从耶稣的人;众人就是那些围观者,他们也想跟从耶稣,但可能还没决定好。这是对众人说的话,也就是说,这个要求是一视同仁的。不要再有一种错觉了,以为门徒需要背十字架,基督徒不需要。因为基督徒的信心没有门徒那么好,有待信心成长了才背十字架,这是十足的谬论!希望大家仔细看,这是对所有人说的。

 

留意到这里两次提到“跟从我”,前面我已经让大家看到基督徒就是门徒。那么门徒是什么样的人呢?就是跟从耶稣的人。这里谈到“跟从我”,跟从耶稣的条件是什么呢?留意耶稣说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舍己。十字架是跟舍己有关系的。那什么是“舍己”?这是两个字,我们首先先弄明白什么叫“舍”?

 

“舍”的原意就是“不承认或者否认”。这个字在圣经里是怎么用的呢?有一个值得参考的记载就是彼得否认耶稣。当人家问彼得,你认识耶稣吗?他说我不认得这个人,一连三次。这让彼得想起主耶稣对他说的话:“你要三次不认我”。这里的“不认”就是“舍”这个字,意思就是否认。那么否认自己或者不承认自己是什么意思呢?请留意彼得为什么会否认耶稣呢?他是为了救自己。我们都爱惜自己,当困难临到时,我们的第一个选择就是爱惜自己。彼得否认耶稣是为了救自己,所以他选择否认或者舍弃那一位他跟从的耶稣。

 

所以“舍”这个字带有这样的含义:在你和耶稣两者之间,你必须做一个选择。你选择哪一个?如果你不选择舍己,耶稣说你不能跟从我。把你和耶稣摆在你的面前,你只能选其中一个。哪一个在你看来是最重要的,你就选哪个。当时彼得还没想好,所以他选择了自己。彼得高看了自己,非常自信地以为他已经选了跟从耶稣,实质并非如此,所以在关键时刻他还是选了自己。

 

背十字架:跟从耶稣要恨自己

我们参考平行经文,看看“舍己”的意思。我们看路加福音14章25-27节:

路加福音14:25-27

25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。他转过来对他们说:26“人到我这里来,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、妻子、儿女、弟兄、姐妹和自己的性命,就不能作我的门徒(“爱我胜过爱”原文作“恨”);27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,也不能作我的门徒。

这里说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,当时耶稣的名声如日中天。但是,我们要留意耶稣的反应。他的反应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,好像他觉得人太多了,所以要说些扫兴的话驱散众人。哪个传道人不希望跟随自己的人多呢?耶稣却不是。他好像是专门做这种很扫兴的事: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跟着他,但是他却想方设法让你难受,要你离开。所以说,如果你爱惜自己,体贴肉体,你做不了基督徒,这条路你走不下去。除非你想做一个自欺的教徒,你不管耶稣说了什么,总之你就是信一个宗教,做一个教徒。总而言之,做门徒的条件是一视同仁的:就是要做一个跟从耶稣的人。

 

请大家特别留意第26节,这里耶稣说道,“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”等等。请留意这几个字:“不爱我胜过爱”。怎么理解这句话?假设说,我爱耶稣的程度打61分,爱我妻子打59分,满足做门徒的条件了吧?或者我爱耶稣六成,爱我的工作四成,行吗?好像可以吧。既可以跟着耶稣,又可以拥有一大堆东西,什么都不用舍弃,只要不要爱那么多就行了。这是耶稣的意思吗?请留意,“爱我胜过爱”的后面有几个小字,括弧里补充说到“爱我胜过爱”的原文是什么?——是“恨”,这又是很扫兴的一句话!从这里你可以看到,即使翻译的人也接受不了,所以翻译的人故意要回避“恨”这个字。太难听了,有谁能咽得下?我说过属肉体的人都是爱自己的,我们咽不下这样强烈的字眼。耶稣,我可以跟从你,但是我为什么要恨自己?

 

让人反感的十字架道路

十字架的道理是非常令人反感的。你不反感是因为你不正视他。如果你真正地去面对它,认真地思想如何按照十字架的道理去生活,我告诉你十字架的道理是令人反感的。所以你看到翻译者也想方设法要稀释耶稣的话,好让读者能接受。结果,我们就有了一个替代的方案:不爱这个胜过爱那个,这个方案还是可以的,我们只要保持平衡就行了。但是“恨”这个字没有给我们留任何余地,跟“舍”的意思是一样的,“舍己”就是“恨自己”。

 

同样的比方,你和耶稣之间只能选一个。当你选了耶稣,你就要舍弃自己。这就是“恨”。然而,令人困惑的是,说恨自己就可以了,为什么后面又扯上了一大堆的人呢?要恨自己的父母、妻子、儿女、弟兄、姐妹,这是怎么回事呢?因为“自己”包括了很多内容。“自己”是一个很大的好像圣诞老人装礼物的袋子,里面包括了很多的内容。“自己”这个大袋子里面有我们的亲人,我们的工作,我们的财富,我们的生命健康等等……,这就是“自己”的内容。抛开上述这些林林总总内容,你的“自己”还有意思吗?没有这一切,我们宁可死,不是吗?如果我们什么都不要了,那我们就愿意舍己了。我们之所以舍不得自己,是因为拥有太多东西了,放不下。

 

所以耶稣说,要跟从我,你必须下一个决心,你到底要什么?彼得爱自己,所以为了救自己,他否认了耶稣。年轻的财主决定不跟从耶稣,因为他舍不得他的财富,他的“自己”就是他的财富,他的财富就是“自己”的最大体现。他放不下,所以他做了一个选择,在耶稣和他自己之间,他选了自己。所以圣经告诉我们,他忧忧愁愁地离开了。我要大家明白,背十字架的条件是舍己,但舍己远不止受苦。很多人以为背十字架就是受苦,所以天天在想怎么我没受苦呢?我怎么不用坐牢呢?十字架远不止受苦,这就是我们今天没有意识到的。我们没经历逼迫,以为十字架跟我没关系。这实在是错了,十字架跟我们非常有关系,而且关乎到我们每一天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