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:因为篇幅较长,我们分一、二两篇进行分享,希望大家可以耐心读完。本篇为第一篇

 

 

上篇信息查考的是马太福音10章34-36节,“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,乃是叫地上动刀兵”。“叫地上动刀兵”,这个中文翻译很奇怪,因为并不是照实翻译,而是意译。“叫地上动刀兵”意思是带来战争,可希腊文圣经本来的意思是“我带来了一把刀”。上篇信息看见,刀象征了主耶稣带给世人的十字架。这段经文的内涵实在丰富。

 

我们为什么还要背起十字架?

今天要查考的是马太福音10章37-39节:

爱父母过于爱我的,不配作我的门徒;爱儿女过于爱我的,不配作我的门徒;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,也不配作我的门徒。得着生命的,将要失丧生命;为我失丧生命的,将要得着生命。

 

前几篇信息探讨过圣经的“配得”教导,期间查考过37节这句话——“爱父母过于爱我的,不配作我的门徒”。今天我们继续查考38-39节。

 

上篇信息看见基督的十字架真奇妙,惟有透过他的十字架,透过他在十字架上流出的宝血,我们才能得到救恩。所以十字架是基督的拯救工作。可是他的拯救工作如何才能成就在我们生命中呢?他的十字架确实奇妙,他的宝血确实能够除净罪,可是十字架怎样才能救我呢?

 

当然要凭信心。“信心”一词大家已经耳熟能详,可信心是什么意思?多数人只是一知半解。如果基督的十字架已经拯救了你,那么为什么耶稣还说“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,不配作我的门徒”呢?这两样事如何协调呢?不是他的十字架救了我吗?可为什么我还得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呢?

 

他并没有说你背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都无所谓,只要你相信我就行了。他三令五申:除非你背起十字架,否则不能做我的门徒。这番话是对所有人说的,概莫能外。而“门徒”也并非教会的精英,在圣经中“门徒”就是基督徒。基督徒是后来才有的名称,以前都叫做门徒。使徒行传记载说,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这个地方开始的(徒11:26)。

 

一个是基督的十字架,一个是我们要背的十字架,如何理解呢?今天普遍的教导是,单靠基督的十字架就能得救。要是这样,耶稣这番“背起十字架”的教导也就没有用了,难怪传道人不知道这段经文有什么用。我们听见的是:耶稣死了,所以我们得救了,最重要的是他的十字架。既然如此,这番教导又有何意义呢?既然他的十字架救了我,为什么我还要背起十字架呢?如何解答呢?我要是背起十字架,岂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救吗?我们得救是靠神的恩典,还是靠自己努力?

 

留意,耶稣这番话并不是说你背不背起十字架都无所谓,而是说你不背起十字架就不是属于他的人!既然背起十字架的才是他的门徒,那么顺理成章的结论就是:背起十字架的才能得救。所以我得救是靠他的十字架,还是靠背起自己的十字架?抑或是兼而有之,既靠他的恩典、也靠背起自己的十字架?可要是我自己也得努力,那还算什么恩典呢?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?你看圣经时有没有冒出这个问题?

 

今天听见的教导是,恩典是神白白赐下的礼物,你什么都不用付,什么都不用做。要是这样,又怎能要求你背起十字架呢?背起十字架是付出一切,是舍掉生命,是死在十字架上!那时候的人不会背着十字架游乐,也不会背着十字架锻炼身体,而是背着十字架赴刑场,十字架是死刑工具。所以我们得救是靠耶稣死,还是靠自己死呢?因为要是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,那么就是我死。是不是我得救既要靠耶稣死,也要靠我死?

 

今天的基督徒思想太肤浅,连救恩的基本问题都解答不了!为了永恒的救恩,我们当然有权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。每个牧师都必须回答这些问题,必须讲解主这番教导的意思。所以答案是什么呢?

 

三个动词“背”

查考一下主耶稣的教导,就会发现他说“背起十字架”时,用了三个不同的希腊动词“背”。首先来看马太福音10章38节,“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,也不配作我的门徒”。这个“背”字,希腊原文是一个常用字,意思是“拿”、“拿着”,我给你一样东西,你就拿着。拿着十字架,还没有扛起来。主耶稣说:你要拿着十字架。这是第一步。

 

再看马太福音16章24节,“于是,耶稣对门徒说:‘若有人要跟从我,就当舍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,来跟从我。’”这个“背”字,希腊原文不单单有“拿着”的意思,还有“举起”、“扛起”的意思。当然首先你要拿着,然后才能举起来。可见是前进了一步:拿着十字架,继而举起来。举起来,意思就是扛在肩上。

 

这个希腊字也出现在马太福音27章32节,“他们出来的时候,遇见一个古利奈人,名叫西门,就勉强他同去,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。”这里说的是罗马士兵抓住西门,强迫他背起耶稣的十字架。因为耶稣经过了一夜的折腾,又挨了鞭打,疲弱到根本背不起自己的十字架。这个“背”跟马太福音16章24节的“背”是同一个希腊字。

 

最后来看路加福音14章27节,“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,也不能作我的门徒。”这个“背”字,希腊原文是“忍受”、“忍耐”的意思。可见又前进了一步:首先是拿着十字架;第二步是放在肩膀上,如果你够力气,那么放在肩膀上不成问题;第三步是忍受十字架的苦难。

 

所以这第三个希腊动词“背”是带有受苦的意思。比如马太福音20章12节也用到了这个字,“我们整天劳苦受热,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,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?”“劳苦”跟“背”是同一个希腊字。

 

马太福音8章17节也用到了这个字,“他代替我们的软弱,担当我们的疾病。”“担当”就是这个动词“背”。这里说的是基督,他并非单单把我们的疾病扛在肩上,更是为我们的疾病受苦,这个疾病包括了属灵疾病和身体疾病。当然马太福音8章17节是引自以赛亚书53章4节,说到基督为我们受苦:“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,背负我们的痛苦。”

 

可见主耶稣的十字架教导包含了三个步骤,主耶稣是在说:要想做我的门徒,必须踏出三步,第一步是拿起十字架;第二步是把十字架扛在肩上;第三步是走向各各他,好像我一样。奇妙的是,第三个动词“背”恰恰用在了主耶稣身上,约翰福音19章17节说,“他们就把耶稣带了去。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,到了一个地方,名叫髑髅地,希伯来话叫各各他。”主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走向各各他。

 

成为耶稣门徒的三个步骤

可见做耶稣的门徒是有条件的,首先要背起十字架,而且背起十字架包含了三个步骤。那么到底是在哪一个步骤成为门徒的呢?是第一步还是第三步呢?是不是惟有跟耶稣一同受苦,才能成为他的门徒?

 

看看主耶稣的要求,你踏出了第一步,就可以成为他的门徒了。至少必须甘愿拿起十字架,接受十字架。但拿起十字架的目的是要走向各各他。你拿起十字架的那一刻就是接受了十字架,就是走上了死亡之路,走上了失丧生命之路。

 

其次,拿起十字架就表示甘愿让它成为自己的十字架。除非你甘心让它成为自己的十字架,是自己的死刑工具,否则根本不能得救。你可能会说:“这太难了!”难怪很多传道人不愿传讲这段经文,讲另外一套多么容易——“信耶稣可以得到一切,什么都不用放弃,一切都是白白的!”我真希望可以这样拍卖福音!可这样一来,我是在传讲主的教导吗?我对他的话忠心吗?哪怕触犯众怒、千夫所指,我也要对主忠心。

 

所以要想成为耶稣的门徒,第二个条件就是必须甘愿让十字架成为自己的十字架,意思是甘愿失丧自己的生命。

 

第三,甘愿亲身经历十字架之苦。要是我只需相信耶稣受苦便能得救,那该多好!他受苦就行了,我不必受苦。我们常常听见的不就是这种福音吗?多么顺耳!“耶稣担当了我的罪,受了一切的苦,所以我就不用受苦了。”太好了!可是别忘了刚才的问题:如果是这样的话,为什么圣经还要求我们受苦呢?主耶稣三令五申,难道我们视而不见吗?我们希望听见的是“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”,可主耶稣继续说:除非你也亲身经历十字架之苦,否则不能做我的门徒。不但耶稣要受十字架之苦,我们也必须受十字架之苦!

 

实际生活中,我们如何受十字架之苦呢?做基督徒被人嘲笑,这就是与基督一同受苦,他也被人嘲笑。做基督徒被家人拒绝,这也是在受十字架之苦。向人为基督作见证,换来的却是讽刺挖苦,这也是在受十字架之苦,你已经开始体验到一点耶稣受的苦了。但十字架之苦远远不止这些,前面还有很多苦难在等着你。你为基督的缘故放弃工作去传福音,众人就会嘲笑你,即便不受嘲笑,可你的经济一下子就拮据起来,这就是耶稣经历的苦难,因为他放弃了世界。

 

耶稣选择了十字架

不妨想一想,从人的角度来看,凭耶稣的才能,绝对做得了以色列王,甚至世界的王。如果耶稣运用其才干,就能征服民众,成为领袖。当时耶稣无论去哪儿,成千上万的人都如影相随。要是他想反叛罗马政权,只要振臂一呼,众人立刻会揭竿而起。

 

研究一下耶稣其人,他在世上可以随心所欲,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。他只消一句话,就可以征服耶路撒冷。他进入耶路撒冷时,群众欢声雷动:“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!”他只要说一句——“拔出剑来,拿下耶路撒冷!”众人太乐意了,他们就等着他说这句话呢。

 

耶稣真是太睿智了,我们一辈子都揣摩不透他的深邃思想。留意他头脑反应多快,在马太福音22章17节,有人问:“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?”你会如何回答呢?大概哼哈半晌,或者抓耳挠腮。换作是我,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。可是耶稣看了看他们,只用一句话便解决了问题。众人立刻哑口无言,甚至不知如何回应。

 

耶稣真是太聪明了!如果你不把他看为神的儿子,只看为普通人,那么这人实在非同一般。众人说:“没有人像他那样说话。”他们都被他的口才吸引住了。首领们派衙役去逮捕耶稣,可衙役却空手而归。为什么呢?他们站在人群当中听耶稣讲道,结果把差事忘得一干二净。

 

耶稣如此聪明能干,可他不想要世界。这人可以征服世界,当时没有哪个国家的首领是他的对手。不妨读一读那时候的史书,各国的王侯将相都平平庸庸,耶稣却鹤立鸡群,他要是愿意的话,完全可以征服世界。可他不想要世界,在受试探时,撒但愿意将世界拱手相让,他不要。他要什么呢?要十字架。不可思议!一个能够拥有世界的人却只想要一样东西——十字架!他可以在世上尽情享受生命,却只求失丧生命。

 

别忘了耶稣的能力、身量,他站在彼拉多面前时,这位罗马巡抚却犹如小孩子一般。瞧瞧审判的场面,真不知到底是谁在受审,似乎是彼拉多在求饶。他站在希律王面前时,旁若无人。因为他一眼就看穿了希律的心,知道根本不必跟这种人费口舌,惟有扫一扫他的威风,灭一灭他的嚣张气焰,才能帮助到他。

 

纵观福音书所记载的耶稣,即便不把他看为神的儿子,单单看为普通人,你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出类拔萃、卓尔不群。他可以拥有世界,却放弃了世界。如果你也放弃世界,就是在背起十字架,在体验耶稣的经历。当然耶稣并非愚拙才放弃世界,他是在寻求永恒。我们之所以放弃世界,是为了寻求永恒。

 

保罗等人也选择了十字架

在腓立比书3章8节,保罗说,“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,看作粪土,为要得着基督”。保罗也完全可以赚到世界,不妨读一读他的书信,就知道他是个才思敏捷的人。古人、今人都说保罗是个天才。保罗何止是个天才,你读一读他的书信就知道跟上他的思路有多难了。所以保罗也是个能够赚得世界的人,却选择了十字架。

 

教会历史上不乏才子,二十世纪就出现了一些像宋尚节这样的人才,他们也可以赚得世界,却选择了十字架。

 

有些人也对我说:“你要是去追求世界,一定会立身扬名;可你待在教会,就只能默默无闻了。”可是我也甘愿选择十字架,拥抱十字架,扛到肩上,去亲身体验一点十字架之苦。但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,我们无非是在遵行主耶稣的教导。要想得到永生,就必须背起十字架,归服耶稣,做他的门徒。

 

主耶稣在呼召十架精兵

坦白说我们都很软弱,所以教会才会有那么多问题。跟共产党相比,基督徒真是无地自容。共产党都争先恐后拿起炸药包去炸碉堡,视之为荣耀。他们抛弃家庭、职业、财产加入共产党,为党舍弃了一切。可基督徒一遇见什么苦差,就溜之大吉。今天的基督徒别说为了基督放弃生命,即便放弃工作,也觉得是太大的牺牲了。共产党却觉得放弃一切是小菜一碟,似乎他们更有保罗的心态,“粪土当年万户侯”。

 

基督徒都应该读一读长征故事,共产党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。这可不是背起行囊去郊游,而是爬山涉水,翻雪山、过草地,经历严寒酷暑。出发时是整支部队,抵达延安时只剩下了几百人。大部分人死在了途中,有的战死,有的冻死,有的病死,有的饿死。可是有人埋怨吗?请读一读长征故事,你不禁潸然泪下、无地自容:“我算什么基督徒!”这些人抛妻弃子、撇下一切去长征,而且付上了生命。今天的基督徒呢?他们想白白进天国,谁要是说进天国得付代价,他们便恼羞成怒。

 

当加里波第(Garibaldi)率兵出征的时候,一个年轻人问他:“要是我加入你的军队,你能给我什么呢?”加里波第答道:“你会流泪洒血,这就是报酬,你还愿意跟从我吗?”可今天的传道人却说:“跟从耶稣,就会有平安、喜乐!”当然会有平安、喜乐,但首先你得流泪洒血,然后才能有平安。难怪加里波第的军队无往不胜!我每每传讲主的十字架教导,总会想起这件事。

 

主耶稣这番教导是什么意思呢?意思是你什么代价都不付,就休想进天国。我们有耳可听吗?我要传讲主的教导,即便没有人愿意来这间教会,我也在所不惜,因为我必须忠于主的教导。

 

主在兴起十架精兵,奉差进入世界。你要到中国传福音?简直贻笑大方!你得赶得上他们的生命素质,否则怎能向他们传福音呢?你带上口香糖、巧克力、冰箱、空调、舒适的床褥去中国?很多传道人真的带着这些东西去了中国,实在荒唐!当然我不是说所有传道人都这样。

 

我还记得香港一位传道人邀请我去他家,他家坐落在山上,九龙全貌尽收眼底。他想让我欣赏这套美屋,领着我参观,告诉我这是新冰箱,这是什么、那是什么。他是美国人,这是典型的美国生活方式,无可厚非。然而令我反感的是,从窗口望过去,对面就是难民营,个个住在狭小的鸽子笼里,你要向他们传福音?要是周围人都过着像他这样的生活,当然没问题;可周围是一群难民,眼巴巴望着他的冰箱、美屋,那就有问题了。

 

所以说到去中国传福音,难道我们要带上冰箱、汽车去中国传福音?还说什么把爱带到了中国?这是爱物质!真不知有多少基督徒能做主的精兵。

 

 

未完待续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