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:接上篇
为什么工钱都是一样的?
除了反映我们的心态以外,这个比喻还有些什么信息呢?那些在葡萄园里工作的工人,最后所得到的工资都是一样的。这是不是说,将来在天国里,神都是一视同仁,不论做多做少,赏赐都是一样的呢?圣经的一贯教导是不是这样的呢?
当然不是。否则,神岂不是在鼓励人闲懒吗?主耶稣绝对不会鼓励我们闲懒,这个比喻绝对没有鼓励人懒惰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那些中午后才进葡萄园的工人,这么晚才进去做工,并不是自己决定的,而是因为主人在那个时候才雇用他们。要留意,当家主找他们的时候,他们并没有拒绝说:“对不起,我没有空,等我办完事情后才进去工作。”他们没有早一点进去工作,不是自己刻意的选择,他们并没有躲懒。在工作的时候,他们都是非常忠心地去干,比喻没有说他们进葡萄园后,在树阴下抽烟、睡觉。
这里排除了懒惰的因素,这些工人并没有刻意拖延,不进去做工。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,现在可以不用事奉主,等退休后才考虑。这等于对主说:“我现在暂且不进入葡萄园工作,到下午5点钟你才来叫我罢。”这绝对不是这个比喻的意思。主人什么时候叫唤你,你就得进去。如果你说:“我现在没有时间,迟一点罢。”主人就不会再用你了。
这个比喻所讲的完全是一个外在的因素--机会。主人决定什么时候找人进去工作,有些人早一点,有些人晚一点,不是随我们的心意。但是,为什么不论是最早还是最后进去的,都得一钱银子?这又是什么意思呢?
一钱银子代表什么?
一钱银子代表什么呢?是不是代表赏赐呢?圣经所说的赏赐,是按照个人的生命、行为、所结的果子来决定的。审判的那一天,有些人得的赏赐多,有些人得的少,绝对不会每个人都是一钱银子的。那么,不论早晚进葡萄园的工人,都得一钱银子是什么意思?
葡萄园既代表神的国,进去的工人就代表了基督徒。神呼召每一个基督徒,不是进天国这么简单,而是去服事祂,在神的国里面作工。每一个基督徒都是葡萄园里的工人,都应该参与天国的工作,这就是神呼召我们的目的。工钱究竟代表什么呢?这一钱银子代表什么呢?
第8节告诉我们这一钱银子是工人的工资。工资究竟代表什么呢?如果这工资就是天国的奖赏,会不会少得可怜呢?一钱银子是一天的工资,只够我们一天的生活,如果用它来代表天国的奖赏,那就少得可怜了。所以,这一钱银子不可能代表天国的奖赏。
“工钱”这个字在圣经某些经文被翻释为赏赐,当然,它也有“工资”、“工钱”的意思。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,路加福音10章7节:
你们要住在那家,吃喝他们所供给的。因为工人得工价,是应当的。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。
这里的“工价”就是工钱的意思。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,这里的工人是指传福音的工人。工价指什么呢?这里明显是指生活上的需要,代表我们在地上所得的饮食。让我们也读提前5章18节:
因为经上说:“牛在场上踹毂的时候,不可拢住它的嘴”,又说:“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。”
这里同样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。从上下文你就知道,这里说的工人是指在教会里服事的工人。这里说的工价,不是指将来天上的赏赐,而是主的工人在地上应得的物质供应和饮食。 请留意提前5章17节的“加倍的敬奉”,原文的意思就是“尊敬”、“敬重”。圣经吩咐基督徒敬重那些在教会里面劳苦服事的工人,要尊敬他们、敬奉他们。敬奉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在物质方面供应他们。要特别指出“敬奉”这个词,是跟应当得的工价连在一起的。稍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要指出这一点。
虽然“工价”可以指天上的赏赐,但是这个意思套在葡萄园的比喻里,是不恰当的。第一,天上的赏赐是有多有少的,不会是千偏一律,每人一钱银子的。第二,天上的赏赐不会是一钱银子这么少,天上的赏赐是很丰富的,正如林后4章17节所说,是一个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,不是一个一钱银子的荣耀。在路加福音19章19节论到天上的赏赐时,主人赏赐给仆人的是五座城、十座城,而不是一钱银子。所以,葡萄园的比喻里的“工钱”,明显不是指天上的赏赐,而是指地上的工价、地上的供应。我们如果看上下文,就会更加清楚了。
在前的将要在后,在后的将要在前
马太福音20章1节是以“因为”作为开始的。主耶稣是在解释前面所说过的话。19章30节“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,在后的将要在前”,这句话正是这个比喻的总结。也就是说,主耶稣用这个比喻来解释“在前的将要在后,在后的将要在前”。为什么主耶稣用这个比喻来解释这句话呢?我们可以从上文去追寻答案。让我们一起来读马太福音19章29节:
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,或是弟兄,姐妹,父亲,母亲,儿女,田地的,必要得着百倍,并且承受永生。
我们解经的时候,要清楚掌握上下文,才能够正确明白圣经的意思。在第19章29节说到,那些撇下一切跟从主耶稣的人,会得到两样东西,一样是地上的,一样是天上的。在地上的时候,他们会得到百倍所失去的房屋、弟兄、姐妹、父亲、母亲、儿女和田地,将来还要得到永生。一个跟从主的人,不只得到将来天上的赏赐,也会得到在地上所需要的供应。但是,主耶稣却提醒我们,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,在后的将会在前。
跟从耶稣的人,怎样在地上得到百倍的房屋、弟兄、姐妹、父亲、母亲、儿女和田地呢?这里讲的是教会的团体生活。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?千万不要以为是一些传道人所讲的,你把10块钱给神,神就给你100块钱、1000块钱,没有这回事。这里讲的是教会的群体生活。你的父亲、母亲会变成一百倍。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有一百个父母?就是当你加入这个天国的群体,当你跟这群体联合为一体时,这一切就会成为事实。
最近我母亲不小心弄伤了手,住院一个星期。期间有很多弟兄姊妹去探望她,又带东西给她吃。有一天她跟一位姊妹说:“我撇下一个女儿,现在竟然有一百个女儿。”因为她自己的女儿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关心她。
主耶稣在这里告诉门徒,他们在地上会得到这种供应,得到生活所需的一切。但是,主耶稣谈到这群体生活中的一个原则,就是:“在前的将要在后,在后的将要在前”。而葡萄园的比喻就是用来解释这个原则的。这是一个怎样的原则呢?
马太福音20章1节说“天国好象一个家主”。这句话在语法上是现在时态,意思是说,这个比喻是关乎现在的。有一些比喻讲的是将来的事,比如,十个童女的比喻、山羊绵羊的比喻等等,是关于将来的审判。而葡萄园的比喻则是关乎现在的,这里不是谈论将来的审判,或者将来天上的赏赐,而是谈论这个地上的教会群体是如何运作的,就是:“在前的将要在后,在后的将要在前”。
保罗在林前12章讲的就是教会群体的运作方式。他用身体来形容整个教会,一个身体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器官和肢体,也就是教会里不同的弟兄姊妹。让我们一起读林前12章23-26:
身上肢体,我们看为不体面的,越发给他加上体面;不俊美的,越发得着俊美。我们俊美的肢体,自然用不着装饰;但神配搭这身子,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,免得身上分门别类,总要肢体彼此相顾。如果一个肢体受苦,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;若一个肢体得荣耀,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。
软弱的肢体更要刻意爱护和尊重
这个身体的图画就是教会群体的图画,也就是葡萄园的比喻要向我们传达的原则。这些软弱的、不体面的肢体,是在前还是在后的呢?你如何看待身上那些软弱、不体面的肢体呢?当然会特别留意去照顾它。最软弱、最无力的肢体,自然需要最多的照顾,那些强壮的,反而不需要这么多的关心和照顾。眼睛是最软弱的,所以特别要有眼皮来保护。越软弱的就越得到特别的照顾,就是这个意思。
葡萄园的比喻强调的正是这一点。为什么有些人下午五点钟才进去工作呢?他们为什么不早一点进去工作呢?在第6-7节,当主人问他们这个问题时,他们回答说:“因为没有人雇用我们。”为什么没有人雇用他们呢?很明显,他们都是一些老的、弱的、瘦的工人。那些强壮的,一大早六点钟已经被人找去工作了。他们一大早站在市场等候,却没有人愿意雇用他们。奇妙的是,天国的运作方式跟这世界是全然不同的,对于那些软弱的肢体,我们要更刻意地去爱护和尊重。
不单只是在态度上尊重他们,更要在生活上照顾他们。主耶稣在这里提醒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,那些为主撇下一切的人,在神子民的群体中应得到百倍的供应,但这供应的规则跟这世界的相反,软弱的我们要加倍照顾,强壮的不但不需要特别的照顾,还要去照顾其他有需要的人。
这世界的运作方式就是,有钱有能力就会得到尊敬和照顾,软弱无能的就会被人拒绝。但在神的教会可不是这样运作的。神不是以才干和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,这就是教会跟世界不同的地方。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属于神的教会,就应当按着主耶稣的心意来运作。
心意更新改变:让别人在前
我服事主差不多20年了,可以告诉你,我所得的工价跟那些刚参加事奉的同工是一样的。我自己的属灵老师也是这样,他在教会里服事超过40年,在众多同工当中,没有人比他更辛劳,但是,他所得的工价跟一个刚参加事奉的同工是一样的,可以说,都是一钱银子。你可能会说:“这岂不是很不公道吗?你做了这么多工作,又累积了这么多的经验,所得的待遇竟然跟那些没有经验的一样?”其实,这全在乎你的心态是否已经被神改变,你是否真的关心其他肢体的需要。如果你真的关心他们,当你看见他们得到照顾时,就会跟他们一同喜乐,而绝对不会为自己感到不公平。
不错,我老师所得的工价,跟他的付出和劳苦相比,的确是最低的。这正是这个比喻要强调的原则:那在前的将要在后,在后的将要在前。按一般人来看,这是非常不公道的,但每一个在天国里的人都会很乐意接受这样的安排。这才是美丽的地方,如果是被逼的话,这一切就没有意义了。就好像比喻里第一批工人一样,他们埋怨家主的分配。但如果你的心意已经被神更新改变,你就会甘心乐意成为在后的,让别人成为在前的。抱有这种心态时,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服事神。
你可能还看不到这个原则的重要性,因为很多教会现在还没有进入这个阶段。刚才我们在马太福音19章里看到,那些撇下一切跟从耶稣的人,在地上会得到百倍的房屋、弟兄、姐妹、父亲、母亲、儿女和田地。主耶稣在这里讲的是一个凡物公用的群体,就好像使徒行传里的一样,所有东西都是公用的。为什么你会有一百间屋、一百块田地呢?因为全部都是大家的,一切都是共有的。这里是指一个凡物公用的团体的生活方式。
如果教会不断成长,进入这个阶段,你就会知道这个原则的重要性。现在我们都是自己的东西自己用,所以也看不到这个原则的重要性。如果教会真的是凡物公用,你就会看到这个原则多么难实践。试想一想,多做一点吃这么多,少做一点还是吃这么多,你能接受吗?本来你每个月的收入是三、四千元,应该在众人之前,但因为参加了这样的一个团体,现在所得的,跟那些每个月只有三、四百元的弟兄就一样了,你马上变成了在后的,你肯定觉得很不公平。所以,除非你的生命已经被神改变,否则,这个原则对你来说是不可能的。
这就是天国奇妙的地方,如果我们的意念每天都被神更新改变,到了一个地步,我们能够爱人如己,你就不会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,你只会考虑别人的需要,他们的哀哭就是你的哀哭,他们的喜乐就是你的喜乐。神正在寻找有这样心肠的工人,你愿意被祂改变,成为一个满有主心肠的工人吗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