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哈:作恶比以前的王更甚
我们今天要谈的是亚哈王。他是以色列的第八任王。北国以色列从来没有出过一个好王。到目前为止,我们所看到的以色列王都是一个比一个邪恶。而亚哈也不例外,他所行的恶远远超过了在他之前的列王。
我们先看一段经文,列王纪上16章29-33节:
当暗利作以色列王之后,他所做的一切比以前的王更恶,所以列王纪上16章25节给予暗利的评价是:“暗利行雅伟眼中看为恶的事,比他以前的列王作恶更甚”。暗利的恶“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”,这是多么可怕的评价。
但值得留意的是,圣经给予亚哈的评价跟他的父亲暗利没有两样——“暗利的儿子亚哈行雅伟眼中看为恶的事,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”,这个评价在30节和33节重复了两次。圣经说,亚哈所行的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。即是说,如果暗利比以前的众王更恶,那么亚哈比他父亲暗利更加的恶。你能想象亚哈是怎么样的一个王吗?
亚哈所行的恶事
亚哈做了什么恶事以致圣经会给他这么糟糕的评价呢?圣经列出了三件事:
1)他效法耶罗波安所行的恶;
2)他娶了西顿王谒巴力的女儿耶洗别为妻,并随从她事奉敬拜巴力;
3)他为亚舍拉做像,为巴力建造庙宇和祭坛,鼓励百姓敬拜巴力和迦南人的偶像。
圣经责备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拜偶像的罪中,但耶罗波安并没有公开鼓励百姓离弃神,他只是用金牛犊来代替了雅伟。在耶罗波安的心目中,金牛犊就是以色列的神。耶罗波安是出于私心,用自己的意思带领百姓敬拜、事奉神。因为耶罗波安不是按照神的意思敬拜神,结果就误导了百姓,使他们陷在拜偶像的罪中。
而亚哈不仅自己敬拜巴力,他还鼓励百姓敬拜、事奉迦南人的偶像。亚哈的心已经离弃了神,他的神是巴力,不是雅伟。以色列人拜偶像的问题是源自耶罗波安,而亚哈将问题激化,使以色列人公开否认、离弃他们列祖的神。
亚哈时期以色列人的属灵光景
在亚哈做王期间,北国以色列的属灵光景是如何的呢?
我们看列王纪上16章34节:
这一节经文想告诉我们什么呢?我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约书亚攻打耶利哥城的事。当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攻陷耶利哥城后,他们就按照神的吩咐,将城中所有的,不论是男女、老少、牲畜,都用刀杀尽了,因为耶利哥是一座罪恶之城。之后,约书亚叫以色列人起誓说,“有兴起重修这耶利哥城的人,当在雅伟面前受咒诅。他立根基的时候,必丧长子,安门的时候,必丧幼子。”(约书亚记6章26节)
约书亚的用意是要用耶利哥城的废墟,提醒以色列人不要效法迦南人的罪行,因为神厌恶他们。所以根据这个誓言,谁重修耶利哥城,就会被神咒诅。而且这咒诅是非常具体的:立根基时丧长子,安门时丧幼子。在亚哈之前的以色列人都害怕神的咒诅,所以没有人敢重修耶利哥城。
但是到了亚哈做王时,伯特利人希伊勒不理会祖先所起的誓,着手重修耶利哥城。这个人肯定是有钱有势,才有这本事重修耶利哥城。他的决定反映了当时的以色列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对神的敬畏。他们藐视祖先奉神的名所起的誓,也不把神的咒诅当作一回事。当希伊勒立根基时,他的长子亚比兰意外身亡。这个意外肯定会使希伊勒想起祖先所起的誓,以及神的咒诅。但他依然一意孤行,根本不将神的警告放在眼里。结果,当他安门的时候,幼子西割也意外死亡。
这个事件让我们看到当时以色列人的属灵光景:他们不敬畏神,轻看祖先在神面前所起的誓,任意妄为,无所惧怕。以色列人对神的态度其实是反映了以色列王对神的态度。王不敬畏神,老百姓又如何会害怕神呢?亚哈作王时,以色列距离亡国还不到130年,如果以色列王再不回转,一切恐怕已成定局。以色列的属灵前景真的非常暗淡。
亚哈的两个属灵问题
亚哈受耶洗别的影响
圣经说亚哈是一个恶人,这并不是说他是一个穷凶恶极,喜欢杀人流血的大恶魔。他其实是一个非常优柔寡断的人。可能正因如此,他才经常受耶洗别的影响。
亚哈夺取拿伯的葡萄园
这个例子有助我们了解亚哈的性情。这里说到亚哈看中了拿伯的葡萄园,于是就想跟对方交易,请对方将葡萄园让给他,但拿伯拒绝了。 留意亚哈没有用国王的权势要求对方交出葡萄园,他只是想跟对方交易。当被对方拒绝后,亚哈也没有用武力夺取拿伯的葡萄园,他只是闷闷不乐地回王宫。
可见他不是一个穷凶恶极,强取豪夺的人。虽然他很不开心,他还是尊重拿伯的决定。有一点值得留意的是,拿伯是一个罕见的敬畏神的以色列人。他没有因为以色列王想要他的葡萄园,为了讨好他而双手奉上。拿伯提醒以色列王这样做是违反了神的律法,出于敬畏神他不能顺从王的意思。
民数记36章7节有说到,以色列人要各守各祖宗支派的产业。亚哈出于贪心想要得到别人的产业,是明明违反了神的律法。拿伯的回复也间接地责备了亚哈,身为一国之君却不敬畏神,也没有遵守神的律法。其实亚哈老早已经丢弃了神的律法,但拿伯的话还是令他难受,只好闷闷不乐地回王宫。
列王纪上21章4节说到亚哈“闷闷不乐”。在希伯来原文里这个词是包含了两个字,就是“闷闷不乐”和“生气”。从这件事可以看到亚哈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。拿伯的话令他无地自容,但他又不肯接受真理,只好“闷闷不乐”,心里生拿伯的气。亚哈的问题不是杀人放火、强取豪夺,而是不愿意听从真理,这是他首要的问题。他还有另一个问题,就是过于体贴、放纵妻子耶洗别。
耶洗别的阴谋
看了这段经文,我们就知道掌握大权的是耶洗别,不是亚哈。亚哈虽然贪拿伯的葡萄园,但还不至于敢强取豪夺、无法无天。但耶洗别可不是善男信女,她鼓励亚哈利用自己的权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可能这就是耶洗别爱亚哈的方式。当然亚哈也不能推卸责任,拿伯的死虽然不是他策划,但他作为一国之君、一家之主,却没有按照神的律法治理国家,还放纵妻子无法无天、为所欲为,所以拿伯的血最终还是要归到他头上。
对亚哈属灵问题的小结
圣经形容亚哈所行的恶比在他之前的列王还要加倍的恶。我希望大家不要将亚哈想象成一个无恶不作的大魔头。如果你多点了解他的性格,就会发现他的性格是挺随和的。他是一个优柔寡断,很情绪化的人。如果你有机会认识他,可能你会认为他是一个好好先生。
圣经说的恶人,是指那些不遵行神旨意的人。很多基督徒的性格也像亚哈那样,没有做什么明显的恶事,但就是没有按照神的旨意行事为人。很多人都觉得他们是好人,因为从来没有干明显的恶事。但在神的眼中这些基督徒却是作恶的人。
拿伯的事件其实是反映了当时北国以色列的属灵状态。以色列从上到下,不论是贵胄还是贫民,都不敬畏神,藐视神的律法。亚哈如此,城里的贵胄长老也是如此。
神对亚哈的警告
亚哈最终得到了拿伯的葡萄园,但他却招来了神的愤怒。
我们继续看列王纪上21章15-19节:
亚哈在耶洗别面前就像个小孩,任由她指指点点。当亚哈欢欢喜喜来到拿伯的葡萄园时,神也差遣了先知以利亚恭候他。神借着先知以利亚责备他说,他如何待拿伯,神也会如何待他。因着拿伯的事件,神已经决定要审判亚哈和他全家。
亚哈敌对神的先知以利亚
谈到亚哈,我们也必须谈先知以利亚。亚哈的一生离不开两个人,一个是耶洗别,另一个是先知以利亚。神出于怜悯,差遣了以利亚来辅助亚哈治理以色列国。遗憾的是,亚哈不肯听先知的话,也不尊重他,他反而喜欢听耶洗别的话。亚哈是如何看待以利亚的呢?
我们看列王纪上21章20节:
亚哈称以利亚为“仇敌”,他真是敌友不分。为什么他这么糊涂呢?追根究底就是因为他不爱听真理。因为每一次遇见先知以利亚,神就会透过以利亚责备他。如果你继续读列王纪上21章21-24节,就会知道先知的话有多难听。亚哈知道以利亚是神的先知,但他实在听不进去先知的话,所以不想见到以利亚,看他为仇敌。亚哈的问题之所以日趋严重,正是因为他拒绝真理,喜欢听奉承、体贴的话。
亚哈在神面前谦卑自己,神仍然给予怜悯
听了先知以利亚的责备后,亚哈有什么反应呢?
我们看列王纪上21章27节:
可能这一次亚哈知道拿伯的死事关重大,自己的良心也感到不安,再加上先知严厉的责备,真是令他魂不附体。于是亚哈一反常态,撕裂衣服,禁食,身穿麻布,谦卑自己在神面前,求神怜悯。神又如何待他呢?
我们看列王纪上21章28-29节:
因着拿伯的事件,神对亚哈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,神已经定意要审判亚哈,这个决定已经不能更改。即便如此,当亚哈谦卑在神面前,神也愿意施恩,推迟他的审判。神推迟审判不是为了亚哈(因为他知道亚哈的悔改只是短暂的),而是要给亚哈的后裔一个机会,如果他们警惕先知的警告,谦卑自己,敬畏神,神或许会给他们机会。
这个例子也提醒我们,要做一个爱真理的人,知错要马上改。如果我们犯了罪,还继续拖延,不肯悔改,总有一天我们会失去蒙怜悯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