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我经常去一对夫妻家。这对夫妻自己没有儿女,所以待我如同己出,百般呵护、疼爱。我经常住在他们家,特别是假期,因为我的学校离他们家非常近,离我自己的家却很远。
他们非常富有,坐拥豪宅,生意兴隆,世上的美物应有尽有。可是我留意到,虽然他们一无所缺,其实他们是一无所有。
我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?意思是说,他们拥有一切物质财富,财源滚滚,结果不知道该怎么花钱,就买了好多完全没有用的东西。比如,他们会买很多昂贵的波斯地毯、中国地毯。众所周知,这种地毯一块就价值几千美元。
地毯非常漂亮,但问题是买了这么多,根本派不上用场,结果都堆积在了一间屋里,层层叠叠,满满当当。买了一大堆的地毯,却堆积成山,填满一屋,除了最上面的那块,其它的都看不见画面,何用之有呢?为什么要买下价值成千上万的地毯堆在那里呢?

年复一年,地毯越堆越高,因为他们似乎不知道该用钱买什么。他们不是基督徒,没有真正的人生目标,钱往哪里花呢?他们不喜欢旅游,除了外出吃大餐外,还能做什么呢?吃大餐有损健康,因为他们已经过胖了,再吃大餐只会缩短寿命。除了爱买地毯,他们的另一个嗜好就是吃。吃得越来越胖,心脏也不好,最后妻子患了心脏病、糖尿病等等一大堆病;丈夫也有各种疾病。所以他们拥有一切,其实是一无所有。
当时我还不是基督徒,才十多岁。可是我观察到了这一点,便想:人生真是毫无意义。富可敌国,却不知做什么,又有什么用呢?接二连三买房子?买车?你能开多少辆车呢?只能开一辆上路而已。他们不喜欢车,也不会开车。他们住在城市,去哪儿都很方便,一切便利,根本不需要车。见到他们,我不禁想:人生有什么意义呢?财富有什么用呢?
后来我信了主,读到哥林多前书13章,不禁深有感悟。这段经文谈论的是爱,想必大家都很熟悉。但越是熟悉的经文,我们往往越不明白。
你能说天使的言语吗?应该不会吧?
……却没有爱,我就成了鸣的锣、响的钹一般。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,也明白各样的奥秘、各样的知识可能你是位学者,学识渊博,懂得很多宇宙奥秘。宇宙真的很神奇。我经常读物理方面的书籍,纯粹是因为对创造物感兴趣,那些概念真是太神奇了!
可能你是个好基督徒,大有信心,胜过一般基督徒,甚至能够移山,真了不起!谁有这种移山的信心呢?甚至移走喜玛拉雅山?先说小山吧,你能够移山吗?
但纵然有这种移山的信心,“却没有爱,我就算不得什么。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,又舍己身叫人焚烧,却没有爱,仍然与我无益。”
你会问:你说没有爱,就算不得什么,可是美国总统是了不起的人物,是不是说他非常有爱心呢?学者、教授在世上有头有脸,他们有爱心吗?他们待人苛刻,让你加班加点工作,弄到头昏脑胀,还叫你第二天就得交功课。你不禁说:“这人太没人性了,也许忘记他自己做学生的时候了。那时候他的教授逼着他们交功课,现在他也这样待我们。你要是报仇,就去找你的教授报,不要拿我报啊。”
可是现在他找不到他的教授了,结果你成了替罪羊。这人太没人性!他算不得什么?他当然是个人物,是你上司!你说“算不得什么”是什么意思呢?圣经这句话真是不可思议,也许我不算什么,但他可是个人物,却没有爱。
弟兄姐妹,无论什么人,包括总统,如果没有爱,在神眼中他就不算什么。这是神的视角,当然在世界看来,总统就是总统,教授就是教授,有地位、有荣耀,是世上了不起的人物。但在神眼中,没有神的爱,他们、我们都不算什么。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,因为这就是说,神衡量人的方法跟人的截然不同。

如果有信心,有讲道之能,能够说天使的话语,明白属灵的奥秘,那么你在教会可以很了不起。你一打开圣经讲道,就会语惊四座,让人赞叹:“这人真了不起!能够讲解出圣经的意思来,我真是闻所未闻!他明白奥秘,就像保罗一样。”保罗通晓奥秘,有移山的信心,正是保罗告诉我们:没有爱,在神眼中就算不得什么。也许你是传道人,是牧师,可是如果你没有神的爱,那么在神眼中你就算不得什么。
这就改变了我们整个观念。换言之,见到传道人,听见有人讲道,我不会说——“这人讲道真有口才,一定是位神人!”如果你看他口才好,能够行神迹,洞见得到奥秘事,便认为他是了不起的神人,那么你还是在用属人的智慧看人看事。
其实爱是有两种的,而我们往往将之混为一谈,这是非常危险的。人的爱、神的爱,二者有天壤之别。可是表面来看,二者却很相似,无法分辨。你可以愚弄人,却愚弄不了神。即便你外表上好像和蔼可亲、体贴入微,可是没有神的爱,做一切都是出自人的爱,那么在神眼中我就算不得什么,得不到任何益处。

很多人精忠报国、为国捐躯,有的真的自焚了。比如有些人往自己身上浇汽油,点火自焚,以示抗议。他们成了国家烈士,载入史册,身体都舍了去焚烧,当然也就给出了一切所有的。身体没了,则一切都没了。但这是神的爱吗?未必。也许是神的爱,也许不是,下判断的不是我们。
我想说的是,这未必是神的爱。惟有神鉴察人心。我们可以因为气愤、沮丧或者怨恨而做出极端的事情来,真是不可思议。杀人的都心知肚明:他要是被逮住,就是死路一条。可是他还会杀人。为了报仇,他舍出了自己的生命。舍己也有可能不是因着爱的缘故。你一旦被捕,入了狱,所有产业也都完了。就为了报仇,你抛弃了一切。
有人参加全时间服侍神,抛弃了一切,但动机也未必正确。也许你觉得生命毫无意义,希望过有意义的生命,而在教会服侍非常有意义。做教会领导可以让你的生命多姿多彩,甚至给你满足感,虽然也会有压力。所以你可以放弃事业、产业,但背后的推动力是不是出于爱呢?很遗憾,以我的经验来看,恐怕答案是否定的,未必是出于爱。
特别是全职服侍神的人,请你们认真思想这篇信息。没有爱,那么在神眼中你就算不得什么。也许你受了世上最好的培训,这也可以让你引以为傲。因为你饱读神的话,能够按正义分解神的道,堪称无愧的工人。你可以为你的出色工作而骄傲。你能够解析圣经,别人都赞叹你的洞见和深度。可是请记住:在神眼中,这一切都算不得什么。神只看一样事,就是你内心有没有爱。
人的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,所以你可以自我检验一下,如果你所做的是出于自私的原因,或者某种程度的自私原因(因为有时候我们的动机不纯,自己都无法分辨),那么就不是神的爱。
人的爱是自私的,人的爱与神的爱相去天渊,但外表看来二者却很相似。人是可以和蔼可亲、乐于助人的,其实有些非基督徒非常友善,乐于助人,我不敢判断他们爱的动机。付出可以得到很多满足感,有助于心理健康。心理治疗的一样疗法就是让你去帮助别人,身体、心理都会得到裨益。所以有些人帮助人、服务社会主要是出于自己的缘故,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。
我曾经跟一位精神病医生聊天,在伦敦的时候我们曾经是同屋,所以成了好朋友。我坦率问他:“你学精神病学,是不是因为你真的想帮助那些精神有问题的人呢?”
他说:“老实说,我学精神病学是为了自己。”
“为了自己?什么意思?”
“我想解决自己的精神问题;然后如果有余力的话,也许可以帮助别人。”
这个职业确实让他赚了不少钱,也得到了满足感。他聪颖过人,透过学习精神病学,他能够尽量解决自己的精神问题。可见学医的也未必是因为爱人、关心人,最重要的是自己。我们是好朋友,他愿意坦言;但我想他是不会对自己的病人这样说的。关心、帮助、照顾人,花时间给人,也未必就是出于神的爱。也许是神的爱,也许不是,或者是混合在了一起。
人的爱的另一个特点是短暂,不能持久,如昙花一现。哥林多前书13章7-8节说,“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爱是永不止息。”显然这不可能是人的爱,人的爱不能凡事包容,长久不了。结了婚的人就知道了,时光推移,有很多事情你无法忍受、包容对方,遑论凡事了。“爱是永不止息”?这绝对不是人的爱。人的爱总会止息的。

如果你是婚姻辅导员,或者是牧师,你就会花很多时间挽救婚姻,恰恰因为爱止息了。前一天还花前月下、谈笑风生,可能一个月内,有的甚至不到一个月,便打了起来。爱是永不止息?一定是玩笑话。圣经不真实?爱总是在止息。婚后不久,妻子摔了一个盘子,是你妈妈或者奶奶送的结婚礼物,你就大发雷霆,好像七、八级地震。爱是凡事包容?你知道并非如此。
惟有神的爱才是永不止息,凡事包容,才能说“不是饶恕七次,而是七十个七次”(太18:21-22)。你不禁想:“但我饶恕不了七次,一次都有困难,遑论七次,更不要说七十个七次。我只是人。”众所周知,这是人的爱所无法忍受的。神的爱永不止息,但人的爱绝对做不到。
马太福音24章12节说,“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”。这就是危险所在,人的爱很快就会冷淡下来。你委身给神,洗礼了,大概是一年前,或者是几年前,也许到了现在,短短时间内,你的爱已经冷淡了下来。因为你的委身是出于人的爱。
我这番话特别要对即将受洗的人说:请三思而后行,如果你要以人的爱去委身给神,跟从他的儿子耶稣基督,那么你的爱转瞬即逝。正如启示录2章4节主耶稣对教会所说:“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。”人的爱就是这样,无法持久忠心。有时候可以紧紧跟随主,好像彼得说:“主啊,你有永生之道,我们还归从谁呢?”(约6:68)。这种理由听来似乎是无可奈何,就因为不知道去哪儿,所以才留了下来。难道这就是我们还在做基督徒的原因吗?
我们起初对神的爱是神的爱、人的爱搀半的,一旦人的爱逝去,我们对神的爱就所剩无几。这是你的情况吗?是你内心的感受吗?你发现你对神的爱开始变得冷淡了吗?这就是很多基督徒的真实情况。
怎么样才能有神的爱呢?请继续看《愿神的爱充满我们》